激发共同呵护生态的内生动力(暖闻热评)

发布时间:2024-04-19 10:28:42 来源: sp20240419

  【关键词】生态保护内生动力

  【事件】福建省厦门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统筹兼顾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,形成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。筼筜湖有了“市民湖长”,退休教师陈亚进穿上志愿服务队的“蓝马甲”,巡湖护湖;马銮湾生态三岛上,市民们积极参与“树木认建”,增绿护蓝;思明区检察院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,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生态环境治理公益活动。扩大参与,凝聚共识,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、成为共同追求,厦门不断激发起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。

  【点评】

  湖域面积广、事务多、日常人流量大……谈及巡湖工作,厦门筼筜湖“市民湖长”陈亚进上岗伊始,也曾有“孤军奋战”的感觉。如何才能让更多力量参与到巡湖护湖、生态保护中来?厦门的积极探索提供了启示。

  法治保障为群众参与保驾护航。比如,思明区检察院坚持“刑事打击+公益诉讼+警示教育+生态修复”四位一体办案模式,深化“检察长+林长+河长”工作机制,聘请热心公益人士参与监督,拓展监督触角。搭建平台为群众参与畅通渠道。比如,“筼筜蓝志愿服务”平台自2022年成立以来,已经吸纳了上千名市民参与志愿巡湖、科普和日常清扫维护工作,成为常态化守护筼筜湖的重要力量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,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,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。”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建、共有、共享的事业,每个人都是建设者、保护者、受益者,关键是如何调动大家参与绿色事业的积极性。广西南宁建设绿生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统一培训生态志愿者进社区科普环保知识,让生态保护成为居民口中的“热词”;四川若尔盖县成立全省首支黄河护河队,清理河岸垃圾、引导牧民学习编织沙障、种草施肥,守护黄河安澜。可见,在探索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上下足功夫,不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就能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共促生态保护的不竭动力。

 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,关键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。持续加强环保宣传、教育、培训等环节的投入,倡导绿色文化、低碳生活,才能厚植绿色发展的价值底色。健全监督机制,搭建常态化的公众监督平台,提高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和畅通度,才能及时吸纳群众意见建议、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。往深层看,还要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既要让山林得绿,也要让群众得利,从而激励公众自发参与生态环境的监督、保护和治理。

  聚沙成塔,积水成渊。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,从你我做起、从点滴开始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用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,就能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3月25日 05 版)

(责编:牛镛、曲源)